神经莱姆病
别名:中枢神经系统莱姆包柔螺旋体病概述
莱姆病(Lyme disease)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一种螺旋体虫媒传染病。本病通过被感染的中间媒介蜱传播。
病因
莱姆病的病因为人体感染了由中间媒介蜱传播的伯氏包柔螺旋体。伯氏包柔螺旋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,菌体长为5~35μm,有6~11根鞭毛,在菌体外有一层富含蛋白质的外膜。该病原体对潮湿和低温条件的抵抗力强,对干燥、热蒸汽和普通消毒剂较敏感,因此一般的灭菌处理可杀死词病原体。
症状
1.皮肤表现:主要在四肢近端、大腿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环形红斑,散在持续2~3周。
2.神经系统表现:约30%~50%出现神经系统表现,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,其中以脑膜、颅神经、神经根和周围神经表现最常见,称为莱姆病神经系统三主征。脑膜炎表现为头痛、呕吐、发热、脑膜刺激征等。面神经麻痹是莱姆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,多数为双侧病变,无论是否治疗,面瘫多数能恢复。周围神经病表现为神经根病、多发单神经炎、多发神经炎、腕管综合征等,常为慢性发病过程,在疾病早期可出现肢体无力、根性疼痛,感觉运动障碍,腱反射降低等。此外,还可出现急性、亚急性脑炎、脑脊髓炎症状,如偏瘫、截瘫、抽搐、共济失调、木僵、精神症状等。
3.心脏表现:发生率10%左右,主要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,也可以出现心肌炎、心包炎。
4.眼部表现:主要发生在第Ⅱ、Ⅲ期,表现为结膜炎、角膜炎、虹膜睫状体炎和玻璃体炎。
诊断
诊断依据有:
1.病前在牧区森林生活史或逗留。
2.皮肤有慢性游走性红斑伴头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
3.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表现。
4.血和脑脊液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阳性、滴度在治疗前后有变化。
5.排除其他疾病。
治疗
1.病因治疗:
青霉素每日2000万U,分次静脉输注,疗程10天;也可用头孢曲松2g/d,静脉滴注,2周为1疗程。治疗24小时内,近15%患者可出现赫氏反应,处理同神经梅毒。
2.对症治疗:
对有心脏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,可以短期内应用激素。